私宅厨师黄培健家中收藏着许多瓷器和古董,而家中角落的一根扁担,看起来普普通通,却也是跟着他多年的传家宝。他的祖母年轻时在牛车水卖菜为生时,便是用这根扁担挑菜。因为和祖母感情深厚,后来几次搬家,他都带着这根扁担。他说:
“那时候我记得我是14、5岁,祖母还在世,但是牛车水旧家没有人住了,我就跑回去,把那根扁担拿出来,然后跑去大马路那边坐2号巴士,回去淡滨尼,然后就在车上拿着,傻傻拿着,拿一根木棍坐巴士。”
就连祖母生前给他的零用钱,黄培健都舍不得花。他回忆起祖母时忍不住眼眶泛红:“通常都是给10块,还有过年给50块这样子。那时候我中四考得很好,她就给我150块。不舍得花,她也病了,能收什么就收什么。花了就没有了。”
心中有亲情的牵绊,一件普通的物品也能是宝藏。黄培健太太叶丽仪也收藏着外婆留下的碗碟和梳妆台。这些碗碟和梳妆台是她外婆下南洋时带着的嫁妆。她说:“她(外婆)跟我们讲这个故事,我们就觉得哇你怎么拿的,怎么背?这么辛苦,还可以几乎是完整无损地来到新加坡。”
俩夫妇透露,外婆的这些碗,有一些和市面上常见的鸡公碗很相似,但是有一些则很特别,包括一个非常少见的蓝色的鸡公碗。为了避免打破外婆传下来的碗碟,只有在农历新年,先生掌厨做梅菜扣肉的时候,才会把这些碗拿出来使用。
叶丽仪和黄培健认为,传达先人关爱、传递后人思念的物件,就是传家宝。
“不一定是说要有价值的东西才是传家宝。对我们来说是思念她的一种物品。”叶丽仪说。
黄培健心有所感说:“除非这个传家宝是价值很多钱的东西啦,对吗?每个人都知道哇这个是元青花,那就不管谁给你的,这个肯定可以传下去了对不对?我的传家宝也不是元青花,也不是一吨黄金,就是祖母留下来的一根扁担跟一个神像,所以对自己的心里面来讲,我爱它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祖母的原因,然后传不传的下去,那你就要跟孩子讲它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