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一离开父母或家人就会哭,无法正常活动,这在刚开始和父母分开要去上学的时候,尤为常见。这样的情况属于分离焦虑症吗?有分离焦虑的话,一般还会出现哪些症状?
心理卫生学院精神科高级专科顾问李清医生解释,“分离焦虑”与“分离焦虑症”实则有别。孩子年幼时会对父母或看护者有一定的依赖性,以致在与其分开时出现害怕、紧张、哭泣的情况,这属于正常范围;而分离焦虑症更为严重,患者面对分离时不仅无法正常活动,还会出现睡眠问题,甚至做噩梦,以及担心亲人会遭遇不好的事情等等。
李医生说,分离焦虑一般会在孩童两岁左右出现好转。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童会开始有“个体永久性”观念,即知道虽然父母暂时不在身边,但他们会回来。如果焦虑情况在两岁后仍旧持续,父母就得多加关注,并冷静处理。
他建议,当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开而哭闹不止时,父母不要立刻跑到孩子身边,而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用声音回应,让孩子知道自己虽然看不见父母,但父母一直在身边。
李医生也提醒,如果童年时期的分离焦虑症未得到妥善处理,也可能持续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之后。这会进而影响成年患者的自信心,使他们缺乏安全感。成年人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分离焦虑症状,李医生建议,可学习适当排解压力。如果情况严重,则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