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这次冲突,已经持续将近两年。事实上,这两个民族的仇怨,早在近80年前就已埋下。他们究竟在争什么?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真的注定无法和解吗?
谁先来?谁后到?
从犹太人的角度,这片土地是《圣经》中上帝赐予的“应许之地”,不仅是家园,更是信仰的寄托。公元70年,罗马帝国驱逐犹太人,使得犹太人开始长达2000年的流亡,被歧视甚至被屠杀。随后,阿拉伯人陆续迁入此地,并成为主人。
英国的“左右逢源” 讨好不成埋祸根
在1915年,为争取胜利,英国一边写信给阿拉伯领袖承诺建国-- 《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
                  《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英国政府同意如果麦加领袖发起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起义,作为交换英国将在战后承认阿拉伯独立。
另一边又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
                  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是大英帝国的中东政策和以色列建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文件
犹太人纷纷回迁,阿拉伯人愕然。战争一结束,英国就放弃托管巴勒斯坦,甩锅给联合国。
联合国通过两国方案,提出将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但方案难以同时讨好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引发后患。
以色列建国不到24小时 五国联军迅速出兵
隔年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隔天就遭到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埃及、约旦、叙利亚等五国联军袭击,不过以色列军队战斗力惊人,一举击退五国联军。
以巴和平路上 布满荆棘
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拿下约旦河西岸、卡萨等地,从此扩建定居点,军控巴勒斯坦人。直到1993年在美国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奥斯陆协议。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斡旋下,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签署《奥斯陆协议》
以巴打不停 背后谁在撑腰?
以巴冲突从来就不是一对一的单挑,美国死撑以色列,而伊朗提供大量资金和武器给哈马斯。中东成了列强的博弈舞台,谁真的想结束战争,谁只是按剧本走场秀,舞台下饱受苦难的老百姓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