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今年将不再举办双11晚会,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补贴商家和消费者。
根据新浪财经网报道,今年双11将从热闹的狂欢节回归促销,把活动预算直接补贴给商家和商品。今年停止举办晚会省下的开支,也将全部投入商家和消费者补贴。
淘宝天猫双11晚会,也被称为“猫晚”,起源于2015年,主要为了庆祝“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与湖南卫视当年合作举办了一场晚会,邀请大咖明星登台表演,将双11从一个购物狂欢节升级成为全民盛典。
之后,双11晚会走出阿里巴巴,成为行业双11的标配。2020年,双11晚会进入巅峰期,当年有四场双11晚会同时进行,承办电视台包括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每家晚会少则请了超50位明星,多则超过70位。
2022年,冠病疫情时期,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都未再和电视台合作举办双11晚会。2023年,双11晚会低调重启,天猫再次与湖南卫视合作举办了《天猫双11惊喜夜》。
过去,双11晚会实时直播销售额。2015年,淘天销售额912.17亿人民币、2016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级别,达到1207亿人民币。2017年-2018年,淘宝天猫销售额分别为1682亿人民币和2135亿人民币。此后,双11再未提供具体销售额信息。
双11大促销吸引力下降
2024年的“双11”从10月24日开始,较去年提早十天,成为史上最长的双11。消费者直言,双11购物反而比日常更贵,充斥着无尽的凑单满减和复杂的红包规则。
有商家透露,双11打破了之前的经营秩序,现在活动期很长,预热阶段消费者会观望,如果大促期间单量急剧增加,对商家的承接能力有很大考验。原来十天的活要两三天内干完,还附加上延迟发货等赔付问题需要解决。
报道指出,改变的不只是双11晚会和逃离双11的店家,还有电商生态的人际关系,买家和卖家的关系越加对立。过去,消费者会守在双11晚会屏幕前倒计时,为参与达成千亿“小目标”狂欢,分享自己的购物清单。经济下行周期,消费者捂紧荷包,反消费主义开始流行,而双十一晚会的停办或许代表着一个消费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