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15岁女儿的学习成绩,中国一名母亲私自购买所谓的“聪明药”,结果却让女儿染上毒瘾。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该女孩在高一、高二期间成绩优异,长期稳居班级前五名,但升上高三后成绩滑落至十名以外。
为了提升女儿的学习成绩,这名母亲未咨询医生便通过非正规渠道购入一种被称为“聪明药”的药物。
她表示,听闻不少学生服用该药后学习效率大幅提升,考试成绩也有所进步。
女儿服药后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逐渐习惯了这种仿佛“被按下加速键”的状态,甚至开始自行增加药量。
从“聪明药”到依赖摇头丸
女孩透露,当母亲停止购买“聪明药”后,她便开始自行在网上寻找购买渠道。
第一次快递寄到时,她注意到药片颜色与母亲先前购买的白色药丸不同,但卖家解释称这是“厂家不同所致”。
三天后药物服完,她再次联系卖家购药,并逐渐加大剂量,从每天一片增至每天两至三片。
随着剂量增加,她开始出现严重失眠、脱发,甚至产生被害妄想。她坚信同学们在背后议论、嘲笑自己,走在路上也时常觉得被跟踪,放学后必须由母亲接送才敢离开学校。
直到一次突发身体不适被送医检查,医生才发现,她服用的“聪明药”中不仅含有哌甲酯,还掺有苯丙胺类物质,也就是俗称的“摇头丸”,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使她难以戒除。
医生解释,包括哌甲酯在内的此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其作用机制为提升神经元间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从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注意力、缓解疲劳感,并改善多动和冲动行为。
然而近年来,为追求学业或工作表现的提升,越来越多并无相关病症的人开始非法购买并滥用这类“聪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