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中国展开两天访华行程,备受全球瞩目。分析师认为,经过双方冷脸相待几个月后,虽然会后没有发表任何明确的政策结果,但双方肯会面已经算是有进展,总好过拒绝见面。
布林肯是五年来首位访华的美国国务卿,也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在拜会习近平之前,他已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以及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会面。
布林肯原定2月访华,不过后来因为“间谍气球事件”而推迟,中美关系自此也掉到谷低。据了解,布林肯这次跟中国领袖会谈的时间超过十小时,当中跟中国外长秦刚的会面,据报长达七个半小时,估计不会是闲话家常。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助理教授兼中国项目协调人Benjamin Ho告诉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他估计双方谈论的内容包括两岸课题、俄乌战争等。
增进彼此理解有助制定政策
他也认为,鉴于两国缺乏互相信任,目前不太可能取得突破,但双方通过彼此理解来探讨这些课题,可协助在制定相关政策上提供线索。
“即便是一次缺乏明确政策结果的会面,都好过双方拒绝会面,这将增加彼此之间误解和猜疑。”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习近平在会面中告诉布林肯,两国之间的互动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他也补充,双方已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取得进展并达成协议,但并未进一步说明。
研究:美国人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
根据2023年皮尤(Pew)一项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美国成年人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十个人当中有四人以敌人来形容中国。
Benjamin Ho:“而对中国而言,习主席将美国和西方高度意识形态化描述成要遏制和打压中方,而中方外交政策制定者别无选择,唯有遵循这样的思路制定外交政策。”
他也认为,众人下来将看到中美两国出现更多的关系起伏周期,他们各有自己的政治算盘,众人不应该对改革过于兴奋,也不应因为事情不如预期而感到气愤。
“现在希望,两国领导的会面将会往后的更多对话铺平道路,总而言之,保持对话比起不对话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