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有机会拜访爱奇艺,听他们介绍多部热播剧作品,其中便包括去年掀起话题热潮的《狂飙》。当朋友们得知我居然还没看过这部剧时,纷纷劝我赶紧补上。于是,我趁一个周末,几乎不眠不休地追完了全剧。
不仅扫黑也是情绪表达
《狂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虚构省份的“扫黑除恶”行动,描绘了正义与黑恶势力的艰苦较量。故事围绕刑警安欣(张译饰)与黑帮头目高启强(张颂文饰)及其“保护伞”的对抗展开,从官商勾结到黑帮垄断,从百姓受害到部分官员的失守,层层揭露了社会黑暗面。这些情节据说大多源于真实案件,触及社会敏感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众对《狂飙》的热情追捧,或反映了他们对一个清廉政府的强烈渴望。剧中直面官商勾结和权力滥用的问题,揭示了当地方权力失衡时,基层百姓所受的困苦。这样的题材之所以引起共鸣,或许正是因为当前中国的反腐倡廉运动得到了广泛支持,许多人希望通过严格的反腐措施,重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这种对廉洁和法治的期望,使得《狂飙》不再仅仅是一部扫黑题材剧集,而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一种对正义的呼声。
黑白对抗反映人性与现实
观剧过程中,我不仅被剧情吸引,还不禁思考起中国的廉政与监察制度。
从古至今,中国的监察体系几经演变,西周设司士,秦汉有御史大夫,明清设都察院,这些机构都反映了历朝历代对廉政和监察的重视。在秦朝时期,御史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显示出当时对监察和廉政的高度重视。御史不仅负责监督百官的行为,还承担了监察全国事务的重要职责,这一制度奠定了后世监察机构的基础,对中国历代官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的“扫黑除恶”行动和反腐倡廉政策,正是这一传承的延续,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探索。这种政权对秩序的维护,不仅彰显了法治的威严,也为他国提供了制度上的借鉴。
然而,《狂飙》的魅力不仅在于黑白对抗的冲突,还在于它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刻挖掘。例如,高启强从一个贫寒卖鱼人,一步步走向黑帮大佬的蜕变之路,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折射了社会底层人物在公平与机会受限时的挣扎。剧中展现了这些人物如何因命运的无奈而选择铤而走险,揭示了社会中一些长期存在的不公与分配问题。这让人不禁反思:当合法途径不足以支撑个人追求时,我们的社会是否在无形中推动了一些人走向不归路?
追求与坚守正义
在安欣执着追查、忍辱负重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想起自己曾作为意外新闻记者的岁月。那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奔走于新闻一线,寻找真相、揭露黑暗,直面各种压力仍不改初衷。在许多轰动一时的案件报道中,我们也曾面临过各种阻碍,甚至被侮辱,正如剧中安欣那样,正义的路从来不平坦。
剧末引人深思的不只是正义的胜负,而是正义在风雨中的坚守与成长。剧中许多角色,包括一些官员和组织在诱惑与权力的侵蚀下逐渐失守,未能坚守底线,最终走向腐化。而刑警安欣以及他所在的扫黑除恶专案组,则在黑暗中执着前行,不仅打击黑恶势力,还肩负起清除内部腐败的任务,坚持原则,不改初衷。
正如剧中的一句话所言:“风浪越大,鱼越贵。”每个人在生活的暗流中,都在经历命运的考验。越大的挑战之下,那些坚守底线、无畏艰难的人就越显得珍贵。在这样的磨砺中,正义的力量愈发纯粹,最终跨越重重阻碍,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即使风浪再大,坚守原则的人终会让正义之光愈发璀璨。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