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沈斯涵】走进福州螺洲古镇 感受“帝师之乡”

福州的螺洲古镇也称“帝师故里”。(图:沈斯涵)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新加坡著名的道南学校,其前身道南学堂的名字,正是由陈宝琛所题。

去年十二月,我因出差去了一趟中国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借此机缘,探访了福州南端的螺洲古镇。这座古镇素有“帝师之乡”的美誉,因它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故里。作为一名痴迷于历史的人,我怎能错过这场“朝圣”之旅?

提及陈宝琛,或许大家对他知之甚少,但他与新加坡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渊源。新加坡著名的道南学校,其前身道南学堂的名字,正是由陈宝琛所题,寓意将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远播南洋。彼时,陈宝琛尚未成为帝师,他以福建铁路总办的身份下南洋,为朝廷筹措资金,修建漳夏铁路。

陈宝琛图。(图:沈斯涵)

在新加坡期间,他与本地华社频繁往来,福建会馆的领导便邀请他为正在筹建的学堂题名。后来,陈宝琛还撰写了《福建道南学堂序》,而新加坡华社先贤陈嘉庚在《新加坡华校历史沿革》一文中亦明确写道:“至于道南之名,则陈宝琛南来招集铁路资款时所取。”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深厚的文化纽带,也揭示了许多尘封的故事,值得我们在新加坡和中国庆祝建交35周年之际重新发掘。

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大门入口。(图:沈斯涵)

溥仪老师不离不弃

螺洲古镇至今仍保留着陈宝琛的故居,名为“陈氏五楼”,因其内有五座楼而得名。其一座“赐书楼”,由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所建,专为收藏皇帝御赐的典籍。建筑风格典雅,木制结构融合了南方私家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庭院的庄重。

陈宝琛故居结合了南方私家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庭院的庄重。(图:沈斯涵)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回溯陈宝琛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早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直言敢谏,到因举荐不当被贬回乡,赋闲二十五年,直至朝廷重新启用他,委以筹建铁路的重任。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被任命为溥仪的老师,并获赐紫禁城骑马的特权。即便清朝覆灭后,他依然忠诚于溥仪,不离不弃。

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溥仪御赐陈宝琛的匾额。(图:沈斯涵)

这段历史给我带来深刻启示:人生如潮,起落无常,但无论身处何境,都不应放弃希望。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使命,扮演好当下的角色,积蓄力量。暂时的黑暗并非永恒,只要不放弃奋斗,终会迎来黎明的曙光。人生,是不断奋斗、寻觅与追求的旅程,以及对命运的永不妥协。

陈氏宗祠主殿。(图:沈斯涵)

蕴藏历史与人间烟火

螺洲古镇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螺江陈氏宗祠。祠堂内悬挂的匾额,既有陈氏族人的手笔,也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重臣的题字。螺江陈氏家族人才辈出,22位进士、1位翰林和110位举人,其中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曾任刑部尚书,负责司法与牢狱事务。在与当地陈氏族人的交谈中,他们无不为祖先的历史贡献而自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伯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陈氏祖先留给后人的教诲是,即便不成材,也绝不能没有骨气,绝不能向黑暗低头。”

螺江陈氏宗祠匾额由晚清重臣左宗棠题写。(图:沈斯涵)

螺洲古镇虽不大,仍保留许多原住民的生活气息,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痕迹。清晨,我有幸漫步于当地的市集,那是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画卷。市集不宽敞,却热闹非凡,摊贩们早早摆开摊位,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仿佛一曲生活的交响乐。市集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不禁沉浸在这份质朴与温暖之中。

螺洲古镇的热闹市集。(图:沈斯涵)

历史记忆与古镇日常交融

离开市集,我继续穿行在古镇蜿蜒的巷弄中。青石板小路曲折如画,老墙斑驳,墙头偶尔伸出藤蔓,随风摇曳。巷子里时而传来犬吠,或是孩童嬉戏的笑声,注入了几分生气。古镇旁的乌龙江,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成为街坊们日常散步的好去处。夕阳余晖洒在江面,波光粼粼,恰如为江水镀上一层金边。偶尔,有载货的轮船缓缓驶过,船身划破水面,留下一道悠长的波纹,仿佛温柔地抚摸着江水。

螺洲古镇镇民吃早餐。(图:沈斯涵)

当地人说,乌龙江与宋朝末代皇帝赵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铁骑追击宋朝皇室,宋元两军曾在这片江面上展开惨烈的大战。宋少帝赵昺最终得以从海上逃脱,但那是以数十万军民的鲜血与牺牲为代价换来的。时光已将那段历史的痕迹抹去,乌龙江依旧平静如昔,仿佛从未经历过腥风血雨。站在江边,迎着微风,遥想数千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感动。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那些为家国捐躯的英烈,他们的故事却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流传。

乌龙江。(图:沈斯涵)

一江一镇,构成了这幅静谧且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站在江边,看着来往船只,感受悠然江风,仿佛时光在此停滞。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令我不禁感慨万千。螺洲古镇仿佛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这座历经风雨的古镇,不仅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还无声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传承那些不朽的精神。从陈宝琛的忠诚与坚守,到乌龙江畔那场悲壮的战斗,再到市集上摊贩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螺洲古镇用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念。这份力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温暖着每一个在这里驻足的人。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福州
  • 螺洲古镇
  • 帝师之乡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