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刘晓义】中国快递的“快低”

中国快递行业的背后是廉价劳动力在支撑。(图:刘晓义)

快递员起早贪黑,“双11”期间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在这种劳动强度下,他们的收入却不高。很多快递员单件快递的收入仅为2-3元人民币(约0.35到0.55新元),甚至有时候送一件只赚1元。

每次到访中国,我都会惊叹其快递的“快低”——速度之快,价格之低。

快递是什么时候席卷中国人的生活的呢?2011年初,我搬到云南大理的时候,恰好是中国快递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年代。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赞叹快递带来的便利。即便是我居住的大理一个小小村落,快递也是渗透彻底。今年,我又搬到了江苏南通——虽然是从繁华大都市香港搬到这个长三角小镇,但是我仍然立刻就感受到中国快递的强大。

电子商务带动快递业

的确,快递已经成为解决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基本途径。短短几十年,快递已经从一个边缘行业,发展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明星行业。以2023年农历新年假期之后几天为例,1月29日至2月2日连续5天,全中国的快递业务量每天超3亿件,这相当于每天4个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快递服务。

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还记得我的大学时代,千禧年之初,正是网络、电商这些陌生的名字开始崛起的时代。那时候,马云还不是一个演讲明星,淘宝也还不是解决日常所需的网站。但是,2003年5月10日,大名鼎鼎的“淘宝网”上线;10月,解决网上交易信任问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到年底,淘宝的交易额就已经达到4000万元人民币(约745万新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快递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如今,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快递业务稳居世界第一。(图:刘晓义)

每三人就有一人使用外卖

普通的快递之外,我也开始习惯依赖食品外卖。在新加坡和香港这般人工成本高昂的城市里,外卖的价格比“堂食”要高出很多,因此“叫个外卖”成了偶尔为之奢侈的一件事。但是在中国大陆情况就大不相同。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亿7千万人,这等于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在使用外卖。不能免俗,我也只不过是这三分之一中的一员。“叫个外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在使用外卖服务。(图:刘晓义)

就我在中国的观察,当代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工作忙碌,时间成本变高,慢节奏生活变得不再可能,于是人们需要“更快”的生活方式。快递和外卖,就是选择付费服务来替自己节约时间。搬到江苏这几天,我发现自己一面享受着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同时又难免对愈来愈“快”和“低”的快递服务愈来愈苛刻——包邮、送货上门、次日送达、要有生鲜蔬果——仿佛这才对得起我作为消费者的“上帝”之名。这就是“懒人经济”的崛起啊!

快递价格低廉的背后

快递行业的背后是整支快递队伍的劳作。

每次路过快递网点,我都可以看到几十名,甚至更多的“快递小哥”在疯狂工作。一辆辆送货的电瓶车、三轮车,就好像是渔船入港出港一样来回穿梭。快递员起早贪黑,“双11”期间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在这种劳动强度下,他们的收入却不高。很多快递员单件快递的收入仅为2-3元人民币(约0.35到0.55新元),甚至有时候送一件只赚1元。可见,快递行业的价格低廉,其实是人们在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福利,是快递小哥在支撑着这种“超低价”。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无人配送的新发展:无人配送车、配送机相继进入实验和运用。我希望新技术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快递行业发展,更是为解决对底层劳动力的剥削提出新的可能!也许只有这样,享受快递的“快”和“低”时,才能更心安理得吧。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中国
  • 快递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