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素怀】原来,潮汕武馆吸引年轻人的是这个……

潮汕地区揭阳老市区的一间武馆。(图:黄素怀)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潮汕人积极延续中华武术的传统,并且形成一个产业,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呢?

在中国潮汕地区的揭阳老城区里,街头巷弄常见各种各样的武馆,内有年纪轻轻的男孩女孩习武,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气势不输电影里的功夫大侠。这样密度的武术场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非常罕见了,不得不让我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潮汕人积极延续中华武术的传统,并且形成一个产业,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呢?

揭阳南枝拳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武术包含南枝拳、李家教拳、形意拳、太极拳等等。揭阳地区最常见的是南枝拳——十大南拳流派之一。相传福建南少林被烧毁时,死里逃生的寺僧何岩流亡到广东海丰,在当地传艺,陈南枝(1847-1925)就是他的传人。陈南枝把学习到的少林绝技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创立了南枝拳。后来他在揭阳榕城区开设武馆收徒传艺,南枝拳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经传播到海内外华人的各个地区。

当然,包含南枝拳在内的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因为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慢慢的失去光环。虽然有许多功夫电影的宣传,武术其实一直面临推广困境,学习人数在不断减少。不过据我观察,潮汕地区的武馆能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习武的人不再单单强调武术的攻击性和实战性,而是带入了另一种表演形式——狮舞。

每一间武馆都有自己的醒狮队,在不同节庆中表演。图:黄素怀)

从习拳到舞狮的揭阳武馆

狮舞从汉代出现,到五代十国之后传入了广东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广东的狮舞被称为醒狮,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在潮汕地区,武馆的师傅在教授武术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练习传统狮舞。每一个武馆都有自己的醒狮队,在各种祭祀和节庆活动中大展身手,让学习武术的青少年每年都有各种舞台展示自己学到的技艺。

揭阳地区的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因为它是青狮。青狮在佛教典籍中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佛教的两大神兽之一。在潮汕民间被奉为狮王。青狮有一抹白色的眉毛,体型巨大,在潮汕狮舞队中,是最高级别的表演,需要有实力的狮班和功夫深厚的师兄来操作。青狮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青狮为招牌的揭阳武馆。(图:黄素怀)

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展示的巨型传统青狮头。(图:黄素怀)

传统的表演在传统的舞台

揭阳青狮虽然随狮队每年四处表演,时常出现在祭典、迎神、进宅和节日的民间活动中,但要找到他们还挺困难的。在揭阳的几天,我搜遍了网络都找不到他们的演出时间表。似乎传统的行业并没有进入网络信息的社会,或者没有兴趣自我宣传。包括揭阳的青狮文化旅游景区,除了特定节日,也没有对外开放。还好今年农历新年的时候,我有幸目睹了孙淑强狮艺武术馆的小师傅们在南滘河上的精彩表演。

新年期间,舞狮队在南滘河上搭建临时舞台为居民呈献表演。(图:黄素怀)

那天不论是南滘河两岸、南滘桥上,还是附近的民居屋顶都挤满了人,能看到表演得要见缝插针。虽然我们的观看角度不佳,但这样的盛况还是让我非常难忘。比起在正规的剧院舞台上,这样的表演充满了民间的活力和传统的魅力,也让参与演出的当地少年们受到关注,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传统文化中认识自己

2021年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让广东的醒狮火出圈,让大家都认识到了舞狮的魅力。故事讲述一个父母在大城市打工的留守儿童,因舞狮而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也让身体瘦弱的他找到自信,虽然最后不免也走上进城务工之路,但舞狮的梦想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就像是海报上那句”I AM WHAT I AM”所暗示的那样,因为对舞狮的热爱,主角才没有在千人一面的城市中迷失自己。

电影《雄狮少年》海报。(图:互联网)

我也听过身边的朋友说,因为习武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我想,单从实用性看大多数传统文化,都不能让这些事物从多种多样的现代世界和中脱颖而出;但这些东西最终能决定我们是谁,并且能在适当的时候,让我们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潮汕
  • 武馆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