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假唱调查未出炉 执法人员认判定有难度

(图:五月天 FB)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综合讯)五月天陷假唱风波,中国官方进行调查。但假唱调查结果仍未出炉,已有执法人员向媒体透露,监督演唱会有难度。

早前,中国音乐达人“麦田农夫”透过音准校正软体鉴定五月天演唱会音档,直言部分歌曲假唱,同时音乐博主“声理学”也前去检举。对此,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流行演唱学院副院长尤静波认同这种音准分析原理,但是拥有14年演唱会经验的混音师黄森透过媒体表示,“麦田农夫”的分析方法不科学,在体育场的环境中,内场区与外场区观众听到的声音宽度本来就存在落差,用现场录音音档判别假唱不严谨也不充分。

在假唱讨论中,又出现“垫音”、“半开麦”等名词,混音师黄森说明,垫音是一种常见的演出调音模式,并指出“目前所知的绝大部分演出,多少都会这样做,因为可以让演出便捷的同时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他表示大型演唱会为了还原专辑的饱满人声,因此会使用垫音效果,但垫音只是辅助表演的工具,且无法即兴改变,“一句真一句假的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

也有中国媒体指出,演唱会的音效科技让执法人员陷入为难。一位省级文旅局文化执法工作人员向当地媒体透露,以前判定假唱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歌手是否完全不出声、对口型,不过2009年《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颁布后,执法人员透过在现场录音,用望远镜监督歌手有没有对嘴,让演出团队签署不假唱承诺书等监督工作团队。至到2019年,才开始出现“垫音”,类似于放伴奏,当时还以为是“电音”,容易被利用,因为垫音多少就靠表演者自身道德来维系。

该名执法人员认为,最大难处是“技术加成的量化”,但是如何量化?算强度还是算时间?什么演出需要量化?仅提出疑问并没有透露答案,但认为“标准量化”可以减少执法争议与难度,但说到底,将文化量化本身就是悖论。最后他说到:“这个行业管多了没活力,很多歌迷喜欢的是聚在一起看到喜欢的歌星,至于是否真唱,他们好像没有那么在意”。
 

相关标签
  • 五月天
  • Mayday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