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的台湾犯罪动作电影《周处除三害》,去年10月台湾上映,票房不到5000万新台币。
今年Netflix购得全球线上播映权,于3月1日上线,在多国冲上收看率10大。
中国亦在同一天院线上映,首周票房突破1.2亿人民币,至今已超过5亿人民币。
《周》题材涵盖黑帮、邪教,大量暴力血腥画面,能在中国过审放映已是一个奇迹,如今以小成本(1000万人民币)锯倒大树,更令人跌破眼镜——大尺度,会不会就是《周》票房报捷的最大甚或唯一因素?
江湖传闻,无名小子成名记
豆瓣70万人平均打了8.1高分,网上评价也多数偏向好评,既然如此,多赞一个也是多余,不如来说说不足之处。
影片开场是黑道大哥丧礼,各路江湖人马云集送行,场面浩大。
一众黑衣人当中一个角落,两个古惑仔边吃着排骨便当边闲聊,说着一段不久前才发生的江湖传闻,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津津有味啃着排骨,听着旁边的家伙绘声绘影,不时露出守不住的笑意,那传闻中击杀大佬的无名小子,不难猜到,就是他本人。
果不其然,下一个大佬莅临现场后,陈桂林越众而出,二话不说,拔枪就射。
这无名小子,是专杀江湖大佬的吗?是职业杀手吗?不,都不是。
这还不算意外,更吊诡的是一个古惑仔当着众人面前枪杀大哥,其他人全都呆呆站着看,甚至不约而同让路避开,任由凶手转身逃走。
这是以干架为生、视群殴为家常便饭、养了一大群凶神恶煞、一言不合就开打的黑社会?怎么看都无法说服我自己。
打戏见好该收,通缉犯天堂在此
李李仁饰演刑警陈灰,是唯一一个紧咬不放誓追到底的,他与陈桂林的追逐和打斗相当激烈,颇有激发肾上腺素之能。
陈灰更在这一役中痛失一目,但在陈桂林最终还是成功逃脱之后,不禁想问:陈灰有枪,为何一直不拔?两人还曾在天台上非常靠近地你追我赶,陈灰为何不拔枪?
此段打斗偏向韩式的原始暴戾,视觉上有震撼度,但不代表多就是好,陈桂林与陈灰打一场基本已足够,之后与通缉榜上排第二的香港仔用如出一辙的方式再玩一遍单打独斗,难免就有生腻之感,这就是见好不收的反效果。
话说通缉榜一出场,陈桂林排第三,他当堂起了干掉前两名来抬高自己身价的念头,我亦当堂秒懂为何片名叫“周处除三害”,但这典故居然在后来从陈桂林嘴里说出来,像是深怕观众不懂,要通过片中人物讲解一番,实在不是高明的处理方式。
只可意会而不言传,很多时候方显尊贵,更何况这本来也非什么难懂的寓意,真的无需多此一举。
说到通缉榜,当然不能不提发出通缉榜的警方,一直寻寻觅觅不着的前两大通缉犯,陈桂林随随便便就都找到,而且排名第一的牛头,还能光明正大成立灵修团体,一点都不避讳地张扬传教收教友,警察这些年都在睡觉?
哦对,陈桂林与陈灰一别后也顺利“藏匿”了4年完全没事,连改头换面都不用(与榜上图像比较,牛头只瘦了一圈,香港仔其实也没变)。
邪教老套,屠杀好爽
牛头办的灵修会就是个敛财邪教,这类题材可说相当老套。陈桂林入教后三言两语就被哄骗任由摆布,甘心当众被打,痛哭承认自己有罪,过程过于简化,很难令人相信单枪匹马杀害黑道大佬、矢志有生之年扬名立万的陈桂林,会如此轻易就范。
这一段邪教剧情,本为描述陈桂林心态上的转变,证明他并非极恶之人,有悔过之心,然因识破骗局失望透顶而造就他走上不归路,有其深化角色内涵的意义,但结果相信绝大多数观众的着眼处,反而都只放在他对教众大开杀戒的一幕。
就像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上网打game后天下无敌聊以自慰那样,对冥顽不灵的邪教徒,讲多浪费气力,干脆一枪一个解决掉眼不见为净。
这是什么?这叫全身舒畅。
同样现实中无法发生,陈桂林在电影中帮大家圆梦,看着就是解气。
执迷不悟就别怪我,这种单纯图个爽的戏码,很多时候就如此简单,却如此有效。
破土而出难置信,扬名立万为了啥
陈桂林被埋土里后破土而出,大概是本片最大bug。正常来说,一个人被关进棺材,板盖钉死,再被大堆泥土千斤压,除非你是美国队长或浩克,否则绝无生还之理,更何况陈桂林当时还腹部被刺一刀,单是伤口流血都流死他了,遑论推棺破土。
有人说这一幕重点在表现陈桂林的“重生”,如何逃脱并不重要,这种说法明显极度偏颇,还忽视现实逻辑,意思是把那一整段死里逃生看成是个意象就对了?那是不是往后拍电影,只要论及角色转变,都无须顾及真实性,可以乱写一通?那何不干脆说陈桂林身中多刀,手脚骨折,被埋在土里七日七夜,在吸进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后,终成不死鸟浴火重生?
说到底,陈桂林就是个杀人如麻的罪犯,但到最后,却全村人包括警方都对他礼遇有加,连被他弄瞎一只眼的陈灰,都一副慈父见着孩子终于长大的欣慰模样。
就因他自首,因他有忏悔之心,就能将功赎罪?若人情能治世,社会又何须法治?
别忘了,他杀人只为扬名立万,并非除暴安良,他一开始都杀黑道人物,只因他就出身黑道,但难保他哪一天不会为了同样理由去杀名人大人物,再在杀了人后忏悔自首,你能接受?这不跟打你一巴掌再跟你说sorry差不多。
影片从头到尾一直强调陈桂林想成名,却由始至终没说明背后动机。陈桂林为何如此想成名,若能安排一段往事解释,会让这贯彻始终的行为更有说服力。
女性角色头壳坏,何必刻意除三害
《周》无疑是一出男性电影,片中女角除了引导陈桂林的黑道女医师,就只有香港仔的玩物——王净饰演的小美。
(顺带一提,一开始说的肺癌,很明显就是那黑道医师的啊)
小美的存在,并没为整体加分,反让女性角色愈发刻板化,黑道的女人就一定逆来顺受?小美不失为独立女性,但为了香港仔能帮助狱中的母亲,甘愿忍受狎玩。
她没出场的母亲不说还好,一说更晕,因为香港仔救过她,心甘情愿替他顶罪坐牢,结果女儿独自在外被这位她执意报恩的大哥蹂躏。
这对母女角色表达了什么?导演敢讲,我都不敢想。
小美最后好不容易获得探监机会,竟是去帮陈桂林刮胡子,这又表达了什么?陈桂林一边被刮胡子,一边流下热泪(就当那两行清泪是热的),又啥意思?不懂,也没想弄懂。
结尾陈桂林的忏悔戏真心拖太长,显得太刻意,又是深怕无法强化“除三害”寓意的画蛇添足。
不过总算见识到台湾死刑如何执行,诶,枪毙那一刻若卡弹,会不会更有效果?
总结之,《周》不足之处不少,亦没到瑕不掩瑜的地步,中国票房开红,大概与难得过审的大尺度有关,还有看爽片的那种爽度。其他嘛,除了没什么之外,其实也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