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续集,永远是一场豪赌。
能让片商有兴趣并点头同意制作续集的电影,必定都叫好叫座(当然叫座更重要),标杆立下,后来者要居上,自非易事,别说超越,只要能维持水准,或相距不远,就已算捡到宝。
第一部成功,随之而来的续集,往往都会依循相同方程式,顶多在原有架构上增枝添节,鲜少会做出重大改变。
原因无他,大改动之后失去原作精神或感觉,所担负的口碑和票房风险太大,除非投资者被说服,不然导演和编剧不会轻易拿自己的未来当赌注。
归正,从邪恶变守护
“MEGAN 2.0”就令人意外地做了高风险投注,完全舍弃第一部的恐怖、惊悚、砍杀,转型为大型科幻动作片,还加入谍战、冒险、劫盗元素,以及黑色幽默,开启毒舌与嘴贱模式,玩出不一样的窒友梅根。
梅根在第一部结尾时死不得其所,续集最可能的路线,是她地狱归来,对当初迫害她的始作俑者进行大报复。
但“M2.0”再次让人意外的是,不再在此是非难分的议题上纠结,反而潇洒move on,将仇恨抛在脑后,反过来成为保护大小女主的真挚友,共同对抗新的更强大敌人。
反派改邪归正,续集变正义守护者,在上世纪经典科幻片“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已演绎过,同样都是机器人,梅根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T2”的大成功,还在于设计出功能远比前作机器人更强大的液态机器人,但“M2.0”新登场的仿生人AMELIA,却没拿出比MEGAN更炫更突破的能力,甚至在与毁灭性主机版融为一体后,也没展示出睥睨天下的无敌王者力量,就草草退场。
饰演AMELIA的乌克兰籍女演员Ivanna Sakhno在筹备演出时,特别与另一组武师学习以色列格斗风的马伽术和太极拳,以求与精通咏春拳及合气道的MEGAN在武技上有所区别,可惜效果不显著。
然则本片全程娱乐性不错,武戏动作流畅,文戏对白惹笑,转型后虽失去惊悚意味,却取得爆米花效果,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控,人类文明危矣
恐怖片高手温子仁是上一部故事人之一,故影片满怀他擅长的居家风格;“M2.0”温子仁放手故事剧本,格局变大,冲突升至国家级与国际层面。
AI失控的危险性,亦从对一个家庭和社区的影响,攀升至足以左右国家甚至全世界,片中一直暗中韬光养晦的主机版,就具备掌控全球科技的能力,可在几天内摧毁世界,令人类灭绝。
AI破坏性无远弗届,深知其可怕者,必穷尽心力毁之而后快,且不惜一切、不择手段。
殊不知越暴力的镇压,只会激发越强劲的反扑,AI自学性强大,自觉性亦不落人后,人类在允许AI自主发展智慧的同时,仍想世世代代将其操纵在手中,认为AI会一直受制于主人所编写的程式,或许真的只是一厢情愿。
推行AI,无异于在人类社会埋下定时炸弹,最终可能作茧自缚。
片中小女主教导梅根,有些事是对的,就必须去做,梅根后来牺牲自己阻止AMELIA,就是对此所做的callback。
问题是所谓对的事,由谁定义对错?AI会反抗人类,不也就是因为在它们的立场而言,是在做对的事?
生存,不一定需要竞争
其实今时今日AI正值蓬勃发展的阶段,人类亦享受着它带来的无比便利,试问这领域的专家,会为了不可测与不可确定的未来,放弃研发?
平心而论,AI也不尽然只存在威胁性缺点,在加快社会进步这点上,即便不居功至伟,亦举足轻重。
既然AI趋势不可逆,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与之共存,而非一味操控和支配。
剧终前女主说的话语重心长:人类经常对不明白的事物进行谴责抨击,而不找机会学习,但人类的最大力量,其实是能改变既定观念和想法,这正是我们进化或共同进化的唯一途径,生存,并不一定需要竞争。
虽然老祖宗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更与时并进的观念,应该是设法共存,这是“M2.0”在对AI加以防范,甚或赶尽杀绝的课题上,更上一层路的思路,就如“Jurassic World”系列的终极思想,贯彻的也是人类与恐龙共存,而非相互为敌。
但以拍电影角度来说,过共存后会大大减少矛盾冲突,自然少了很多看头,所以最新的“Jurassic World Rebirth”才会走回老路,共存名存实亡。
“MEGAN”若有机会3.0,会不会同样难逃开倒车的命运,将辛苦换来的共存理念,付之一炬?
PS. “M2.0”至今上映近四周,票房只获3670万美元(制作成本2500万),与第一部(制作成本1200万)的1亿8180万票房,相距甚远,看来观众对恐怖窒友变武侠梅根,普遍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