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是漫威电影宇宙第5阶段的第1炮,对MCU来说或许别具意义,但对一般观众来说,它只不过是MCU多元宇宙篇的其中一部电影罢了。
更大的意义,或许是在于本片“隆重”介绍了多远宇宙篇的终极大反派Kang的出场——也是与没看过“Loki”剧的观众初次会面。
审视严苛 vs 鸡肋之作?
Ant-Man是漫威超级英雄或复仇者联盟成员中相当不起眼的一位,前两部独立电影口碑普通,表现平平,票房也是MCU前3阶段垫底的几部。
能拍到第3部,老实说很难不让人置疑漫威的决策方向,更令人不解的是还让这位特色不显著的蚁人,扛起带出反派大boss的责任,也无怪“Quantumania”难逃缺点被放大的口诛笔伐。
本片目前评分普遍偏差,(至截稿)IMDb给出6.6/10(已是各大评分平台最高)、烂番茄影评人评分跌至47%(与漫威谷底冠军“The Eternals”平手)、Metacritic 48%(也是不及格)、豆瓣分数一路下跌至6.1/10(似乎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究竟是因为“Quantumania”如上述般面对着各方更严苛的审视,抑或它的确就是一部不怎么样的鸡肋之作?
剧本死穴 vs 编剧偷懒?
先说剧情,剧本一向是漫威电影死穴,也是好莱坞电影软肋,“Quantumania”述说蚁人一家团聚,男主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谁知女儿和岳父偷偷研究量子力学并取得成果,结果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一家子全被吸入量子世界,被迫进行大冒险并除魔救天下。
毫无意外,漫威再次呈献了一出老调重弹到极点的老把戏,说真的我时刻都准备要拍案叫绝,结果从开场到完场只拍了个寂寞。
哪怕只是一丁点的意外之喜或反转,我都会立马高呼我找到了剧情亮点,可惜如此奢望并没有发生在这个宇宙。
整部电影95%以上发生在量子世界,蚁人一家几乎可说是二话不说就被吸了进去,感觉是编剧连铺陈都懒得想,就直接将观众带入爆米花环境,干脆利落地以连串视效和打斗来轰炸感官。
必须隐瞒 vs 牵强附会?
老黄蜂女Janet在量子世界30年后归来,一直坚称量子世界里啥都没有,结果是一个天大谎言,量子世界里不仅啥都有,甚至还有各种族类活生生定居其中。
Janet撒谎是因为她不想忆起自己不堪回首的过错,其实略掉遇见康的那部分就好了,何必对最爱的家人撒此弥天大谎,以致要上演恨错难返,情绪勒索家人原谅她的一幕?
整个隐瞒真相的谎言不仅牵强无比,在“证据确凿”已瘫在眼前之时,Janet还一个劲儿地死都不说,“I will explain later”这种欲语还休、吞吞吐吐制造悬念的方式,真是过时到不行,害我以为编剧是在致敬粤语残片。
难为哑子吃黄连的老公还要一直摆出一副“我理解,我体谅”的怂样……天啊,两位都是我喜欢的影帝影后,竟如此被漫威糟蹋。
脑洞大开 vs 致敬星战?
原以为量子世界将会是导演脑洞大开、观众大开眼界的一次视觉飨宴,没想到新鲜感可以乏善可陈到无法原谅的地步。
各种奇形怪状的族群和睦共处,有些是对抗康帝国的反叛军,有些则在餐馆酒廊纸醉金迷、歌舞升平,这不就是“Star Wars”建构的外星世界?拜托,那是1977年就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创意好吗,导演你会不会慢了很多很多拍?
连72岁来客串的Bill Murray饰演的族群管理者Lord Kryler,也是满满星战军阀感;更别说康打造的划一军团,简直就漫威版Stormtroopers嘛。
这是致敬星战,还是以为观众没看过星战?诶,漫威和星战都是迪斯尼的喔,要不干脆玩这两大品牌crossover?
光环护身 vs 原始战术
漫威曾引以为豪的战斗场面同样令人失望,大场面激战搞不出什么新意,感觉就是为打而打,反正炮制出一场场烽火连天场面浩大的战争戏码,是漫威方程式,亦是不可或缺的套路。
正邪开战,正方只要是有点头脸的人物,几乎都会光环护身,就像Endgame那一场终局大战,除了钢铁人是被无限宝石的力量反噬之外,复联这边叫得出名堂的完全没人战死沙场。
结果量子世界的正方怎么高奏凯旋歌?靠的是变大的蚁人以力取胜,蚂蚁军团的蚁海战术以量夺魁。
如此老掉牙到不行的“战术”,居然是自夸救过地球全人类的超级英雄和超级科学家的压箱宝?更可笑的是,来自31世纪的康,败给了比他更早了千年的原始战术。
近身格斗 vs 武指不行
漫威同样曾引以为豪的近身格斗,越打越不像话,之前《黑豹2》已暴露了这不应该有的缺点,没想蚁人几乎是变本加厉——我就问,是因为委任不同导演和不同动作班底的原故?导演是没看过漫威高峰期的格斗场面而有所借鉴,还是没看过灾难级的动作戏码而引以为戒?
确实蚁人本就不靠打斗吃饭,那又何必堆砌这么多武打场面给他?征服者康是武者出身?恐怕不是吧,人家应该是属于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的智商型反派,那又何必在剧终前一定要逼他街头式肉搏战?
既要玩赤手搏斗,又为何不找个好一点的武术指导?
话说在这复联的宇宙里,20世纪就已生产出超级兵士激素,能大幅提升凡人体质,那来自31世纪的康,怎么仍只仰赖普通肌肉,一去掉先进装备就不堪一击?把自己弄成像美队、冬兵,甚至具备浩克的实力,对这位能看破未来的“超人类”,问题应该不大吧?
蚁人成长 vs 有何期待
说说人物,蚁人这回除了早已展现过的满溢父爱,人设上可说没成长。
都已三部曲最终章了,还是一副吊儿郎当样,或许你会说,啊蚁人就这样的呀,如果漫威是要告诉我,经历了响指浩劫、终局浩劫、量子浩劫之后,这家伙依旧是扶不起的阿斗,好我认。
初代复联人去楼空,二代的奇异博士忙着解决多元宇宙问题、蜘蛛侠要重新开始、旺达暂时生死未卜、新生幻视敌我未明、惊奇队长徜徉宇宙分身乏术,除了猎鹰升级的新任美队之外,曾经参与过“内战”的蚁人不应该是复联接班人当中的中流砥柱?他那样子,行吗?
如前文所述,蚁人若还想继续战斗,麻烦情提升一下战斗技巧,只会变大变小实在腻了,未来如果仍然以这看家本领吃和,真的是无法期待。
超级反派 vs 孤独强者
康当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顶着接替Thanos位子的多元宇宙篇大反派荣衔,可无论造型、气势、气场,都与一站出来就霸气纵横、睥睨宇宙的Thanos天差地远,我是无法对这位下一个超级反派另眼相看。
康的实力究竟是强是弱还真不好说,出场时威力无比,弹指间将蚁人等摆布得毫无还手之力;跨越空间之术更是信手拈来,连奇异博士这等顶级魔法师都要划几个圈圈,康却完全不必。
但在最后大战时,蚁人变大后强行突破防御,康却只能在控制塔上看着干着急,除了继续调派对巨大蚁人毫无作用的军团上前送死之外,基本什么也做不了。
在逃离计划确定被破坏了,才发烂渣般出手杀敌,诶,既然有这以一挡百的实力,怎不一开始就先大杀四方解除危机才开船逃离?搞到最终还要跟蚁人扭打一团,这么可怜,如此可悲。
他在量子世界建立的帝国和军团很拉风?也并没有。就一大群无脑机器兵供他使唤,除了插科打诨的MODOK,连个副手、堂主、跟班都没有,量子世界里一堆反抗军也没能剿灭,难为还好意思向Janet炫耀,我只想问,这30年除了生产机器兵,到底都干些了什么?这位来自未来的征服者康有超前智力和战力?我很置疑。
漫威千挑万选的Jonathan Majors有撑起这角色吗?抱歉我觉得他演技只停留在以挤眉弄眼来表达喜怒哀乐,罢了。
黄蜂女 vs 蚁人女
原本应该是主角之一的黄蜂女Hope,在片中完全是路人甲,可说是名堂出现在片名,却存在感垫底的超级英雄。
说起超英双人组,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友台的Batman and Robin,虽然电影版的蝙蝠侠已许久没有罗宾的身影伴随,但罗宾无论在1995年的“Batman Forever”、1997年的“Batman & Robin”,都有不俗表现,反观黄蜂女在“Ant-Man and the Wasp”挂着最佳助攻大名,却沦为作用微乎其微的工具人,一家五口中最不起眼,也最不养眼,连她妈都比她有魅力——黄蜂女的发型,真心应该换一换。
蚁人女儿Cassie Lang这回由Kathryn Newton饰演,颜值是有(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演技不行,与蚁人的父女情无法让人感受到亲情火花,工具人感很重。拜托,眼睛这么大这么水汪汪别浪费啦,多练练眼神好吗。
也烦请未来的编剧不要再设计这种小朋友软弱无力的即兴演讲可以打动全世界的情节了好吗,既尴尬又无说服力,“Black Adam”有这么一段,怎地漫威也玩这一套,流行吗?
比较 vs 突破
总结之,无论故事内容、动作设计、人物刻画、特效画面,“Quantumania”都是平庸之作。
作为蚁人第3部作品,并没有比已经不太出色的前作出彩;作为MCU 15年来第31部电影,更是感觉不到它有努力摒弃旧作毛病,让漫威忠实观众品味到另一部佳作的兴奋。
有人说不要拿前作相比,就会比较满足,这逻辑我真看不懂。
不与前作比,又如何进步,如何突破自己?难道每拍/看一部电影,都要逼自己忘记以前看过的佳作,让自己的鉴赏水平归零?
如果那位对超英电影嗤之以鼻的卡神,也带着这种不要拿前作相比的心态拍片,“Terminator 2”有可能破除“续集无法超越前作”的魔咒?“Avatar”续集有可能在特效方面再攀高峰?
真金不怕红炉火,电影要真拍得好,怕什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