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柔长堤的百年情
在旧新山关卡旁经营金店的陈家,三代人的命运与长堤紧密相连。祖父陈志伟、爸爸陈国南和孙子陈宇弘的生活轨迹,无不在长堤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对于他们而言,长堤不仅是生计的依靠,更见证了家族的传承与变迁。
1940年,陈志伟出生于新加坡,曾住在牛车水和河水山一带。后来,陈志伟的父亲决定前往新山开展金铺生意。1956年,年仅13岁的陈志伟伴随父亲越过长堤到新山,协助家族的生意。
在新山定居了数十载的他,如今回忆起儿时在对岸新加坡的时光,只能依靠照片来重温与家人的点滴。




再续与新加坡前缘
陈志伟在新山成家立业,先后生下陈国南兄妹二人。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陈志伟在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将他和妹妹送到新加坡读书,并借住在妹妹的家。
陈志伟每周过长堤与儿子相聚。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他都会感叹当年新马尚未分家时,可以自由穿梭长堤。而如今新加坡的街道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景象,让他感慨万千。
儿子陈国南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不到半年,因为父亲的心脏出问题而放下新加坡的事业,回新山协助爸爸打理金铺生意。



广利宣记金铺第二代老板


对陈国南来说,记忆中的长堤和现在的长堤截然不同。80年代的柔佛关卡距离金铺只有两条街,而且一到关卡就可以直接出关乘搭交通工具,从关卡到市区也十分方便。而新的关卡虽先进,但通关路途迂回,也没有专属行人道。

不把长堤拥堵当折磨
陈国南和新加坡籍太太结婚后生下儿子陈宇弘和陈宇迅,并在新山定居。后来他也决定让孩子到新加坡受教育,过上每天早上5时起床来回新马走读的生活。大儿子陈宇弘回忆,虽然时常需要面对交通阻塞,但和妈妈在长堤上等待过关的日子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




没有长堤就没有家
在2010年,为了孩子的学业。陈国南决定让小孩和太太定居新加坡,自己则留在新山,新柔长堤成了他维系两个家的重要桥梁。陈国南印象最深刻也最痛苦的时光莫过于冠病疫情期间,长达两年的封锁令让他和在新加坡的家人无法相见,他只能从新山遥望长堤,尽诉对家人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