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巴司机:
长堤是饭碗也是黄泉路
在新柔长堤上,经常会看到整个车身是蓝色的巴士。这些俗称“厂巴”的巴士,负责载送每天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打工的马国人。蓝色巴士不仅是跨境工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两国经济和社会的桥梁。

新柔厂巴司机
63岁的朱德成从80年代开始跟随父亲开工厂巴士,往返于新马之间。在他的记忆中,以前的厂巴没有统一的颜色,车主可以自行选择车身的颜色。当时,巴士的环境也相对差,不仅没有冷气设备,甚至常见蟑螂、壁虎、蜈蚣等害虫。当时,巴士乘客也不须下车通关,由司机写下乘客人数便可通关。

一不留神命丧长堤
由于职业带来的极端作息,许多厂巴司机因疲劳而患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甚至有同行因此在长堤上不幸离世。朱德成深知这些危险,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乘客的安全,他尽可能在等待发车的时间内补眠和进食,以确保在旅途中保持精力充沛,减低安全隐患。




科技让通关变快捷
朱德成认为,两国长堤关卡不断提升,极大地减少了他的通关时间。过去,即使是微小的指纹和护照扫描系统故障,也可能耗费将近半小时去解决。
然而,这些时间消耗都远不及朱德成难以忘记的一段日子:恐怖份子Mas Selamat逃脱期间,两国关卡戒备异常森严,每天几乎都不可免地要经历4到5小时的交通堵塞。每次出发前,他都会烦恼该选择哪条路线才能最快抵达长堤。



他重新找回“客工摆渡人”的工作意义
朱德成开厂巴长达40年,至今仍不愿意放弃。除了为了生计,也因为在工作中收获的友谊和满足感。他说:“我们驾车很多朋友,有时候嘻嘻哈哈,一大班讲话、聊天、喝茶、开玩笑、如果不要做工要做什么?除非我们真的手脚有问题,如果会驾我们还是驾的。”
新柔长堤在疫情期间封关长达两年,工厂巴士也停摆,让朱德成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长堤的情感。
他回忆说:“我们从年轻23岁就走这条长堤进出新加坡,到现在63岁,哪里会想到突然间长堤讲封掉就封掉了。 等到后面我老板讲,可以出去做工了。好开心,全部洗美美,扫到干干净净,我们又进出长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