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福岛核废水排放至海洋后,“海鲜是否还能安心食用”已成为全球的疑虑。
食用海鲜时,只要奉行“3不原则,就能将风险减到最低。

(图:Pexels)
1. 不吃大型鱼类
大型鱼类的汞含量相对较高,鲔鱼、旗鱼、油鱼、鲨鱼等大型鱼类最好不要食用过多,尤其是孕妇和小孩更要注意。因为过量的汞可能对幼儿的脑部发育造成影响。

(图:Pexels)
2. 不吃鱼头、鱼皮和鱼内脏
鱼头和鱼皮是很多人的心头爱,但这些部分很容易累积重金属,而吃鱼的部位选择应视鱼种大小而定,例如虱目鱼、秋刀鱼、鲭鱼等体型较小的鱼类就可整条食用。以三文鱼为例,在烹饪时将鱼去皮煎煮,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摄取。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这种烹调方式可以减少约40%的重金属含量。

(图:Pexels)
3. 不吃活海鲜
活海鲜在捕捞运送过程中,容易因碰撞导致破皮染菌,就得使用某些药剂来避免感染,以延长海产的生存期。在海鲜摄取上,可将重点放在小型鱼类,把鱼放在手掌上或放在盘子里。只要看得到头和尾的,就算是小型鱼了。活海鲜的鲜嫩口感让人难以抗拒,但随着冷冻技术的进步,一打捞起来的海鲜就急速冷冻,已经可以达到保留新鲜的同时,也确保海鲜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