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亚太区听力调查显示,三分之一(34%)的本地成年人即使被医生诊断出听力损失,也不会立即寻求治疗,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因费用问题而放弃就诊。

(图:freepik)
听力健康不是优先?
配合今年的“世界听力日”(World Hearing Day),Wakefield Research受Cochlear委托进行了一项“Healthy Ears, Healthy Years”听力调查。该调查涵盖了亚太地区(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新加坡)共4000多名2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其中有500名是新加坡成年。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新加坡大多数成年人意识到听力健康的重要性,但许多人并未定期接受听力检查或在需要时寻求治疗。
亚太地区有58%的受访者知道从65岁开始,应每1至3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而在新加坡,这一比例高达64%。然而,55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仅有56%在过去1至2年内接受过听力检查。
87%的新加坡受访者认为听力检查是最重要的常规健康检查之一,91%认可听力损失有解决方案,但听力健康显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听力状况一般或较差,但仅5%曾接受诊断和治疗。26%的人尽管知道听力检查的重要性,但仍不会优先考虑它。25%的人表示,只有在听力损失影响到日常生活,才会寻求帮助。
费用是个大问题
即使已被医生确诊,很多人都只有在听力损失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才会寻求治疗。在许多已经有听力问题的新加坡成年人当中,82%的人认为费用问题是他们不寻求帮助的主要原因,尽管60%的人认为听力损失应尽早治疗。50%的人因费用问题未曾咨询专科医生,33%的人因同样原因未使用听力设备。44%的人因经济问题跳过或推迟听力检查。此外,在55岁及以上未接受治疗的成年人中,31%认为“治疗太昂贵”是他们放弃治疗的关键原因。

(图:freepik)
听力治疗的误解
新加坡有33%受访者认为,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运用方式相同。实际上,人工耳蜗专注于增强声音清晰度,而助听器主要是通过放大声音来改善听力。
人工耳蜗治疗在过去40多年来,帮助了许多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听觉。
1989年,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了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在1998年开始提供人工耳蜗治疗。至今,已有500多名患者在新加坡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治疗。
目前,除了新加坡中央医院,国立大学医院等皆有提供人工耳蜗治疗。
让听力检查变得更简单
听力损失在新加坡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年长族群当中。数据显示18至74岁的成年人自述听力损失的比例,从2013年的1.3%上升至2023年的9.2%,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的增长最为显著。研究估计,新加坡60 岁以上的人群,有超过60%的人听力正在逐渐损失。
通过政府资助的“乐龄健检计划”(Project Silver Screen),新加坡老年人可以更轻松地接受听力检查,从而及早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帮助。该计划旨在消除经济障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筛查,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