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言,为何香港四大天王生的都是女儿?
也的确,有些家庭不是清一色哥哥联盟,就是公主连庄……这种现象,可能真的不只是“几率”问题而已。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一项研究,分析了5万8007名女性、超过4万次的生产资料,发现生男生女的几率并不完全符合抛硬币的随机分布(简单二项分布),而是更符合一种叫做“贝塔二项分布”的统计模式。
每个家庭的性别几率可能各自不同,就像每个人拿到的那枚硬币,重量、倾斜角度都不太一样,有人偏男,有人偏女。
而这种“性别偏向”现象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妈妈的生育年龄:研究发现:28岁以后才生第一胎的妈妈,生出“清一色男宝或女宝”的几率,比23岁以前生育的高出约13%。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妈妈在生理上出现的变化有关,例如卵泡期变短、阴道pH 值改变等。但需更多研究验证。
妈妈的基因变异(SNP):在基因分析中,研究团队发现两个可能与单一性别子代有关的基因位置:NSUN6附近的SNP:在只生女儿的妈妈中显著相关
、TSHZ1附近的 SNP:在只生男孩的妈妈中显著相关。
这并不代表基因能控制性别,而是有些变异可能与性别连庄的统计几率有关。
事实上,生男生女的性别染色体是由精子决定(X精子→女孩,Y精子→男孩)。但谁能最后顺利受精,可能不只是谁先“游”到目的地而已。Y精子游得快但寿命短、怕酸;X精子游得慢但比较耐酸、寿命长。如果妈妈体内环境偏酸、排卵时机偏晚、子宫黏液浓稠等,可能让Y精子比较难存活,间接提高了X精子成功率。